健康與照護

2023.11.17

照顧過程中,如何與視覺障礙者進行照顧溝通?

許多人總是會有錯誤的印象,以為「視障」或是「看不見」就等於什麼都不會;其實,視障者可以跟明眼人一樣,獨立自主地生活在社會上。

照顧過程中,如何與視覺障礙者進行照顧溝通?

 

許多人總是會有錯誤的印象,以為「視障」或是「看不見」就等於什麼都不會;其實,視障者可以跟明眼人一樣,獨立自主地生活在社會上。

 

視覺帶給人們對自我及存在的認知,提供人們安全感。因此,當我們喪失視覺時,對其他感官所接收到的訊息就容易產生懷疑,這種不確定感,進而造成自信心的喪失。

 

視障者在行動時確實比明眼人困難許多,道路上及環境中大大小小的各種障礙,使得視障者除非有很強的行動動機,否則他們會盡量不出門。視障者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,存在於每一個生活的小細節中,家用品的擺設都須定位,以免找不到;日常行動的動線也必須保持淨空,以免造成危險及不便。

 

 

大部份視聽者有剩餘視力,溝通時盡量利用他們的剩餘感官。照顧者與視障者溝通時,可以善用下列技巧:

 

  1. 多用口述,介紹周圍環境
  2. 適當時讓視障者觸摸所描述的物品
  3. 可利用實物輔助以認識人物或新事物
  4. 如該視障者懂得觸感手語則可以觸感手語和他溝通
  5. 多讓視障者表達感受或喜好
  6. 採取主動介紹你自己與身邊相關的人士
  7. 在提供協助予視障者之前,請先問他是否需要協助
  8. 若與視障者結束交談,請告訴他才離開

 

 

為視障者提供行動協助時,可運用「問」「拍」「引」「報」四大關鍵動作,以提升引導訊息的層次與明確性,增加視障者的安全感。如:

 

  1. 「問」:詢問協助。詢問視障朋友是否需要協助?
  2. 「拍」:輕拍手背。視障朋友需要協助時,以手背輕觸對方的手背。視障朋友將手輕扣在您的手肘,接受您的引導。
  3. 「引」:引導行進。引導視障朋友時,請略在前保持半步至一步距離,並讓視障者走在您的右後方,但有特殊習慣之視障朋友不在此限。
  4. 「報」:報導路況。引導時,路況若有變化,如:高低差、坑洞、障礙物,應提前告知視障者,依其步幅為衡量,告知如何通過。遇上方有障礙物,應助其以手觸摸邊緣,帶引導低身通過。

 

參考來源

財團法人愛盲協會(2024)。《愛盲訊息》。 香港盲人輔導會(2024)。《小百科衛教訊息》。

皓仁健康照護事業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