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與照護

2024.12.02

失智症的就醫科別選擇及醫病溝通訣竅

失智症是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,很多家屬以為患者是老番癲、老頑固,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。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。接受醫師的診斷治療,可以減緩病情,家屬也可因患者病情的改善,進而提升生活品質。

失智症的就醫科別選擇及醫病溝通訣竅

 

失智症是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,很多家屬以為患者是老番癲、老頑固,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。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。接受醫師的診斷治療,可以減緩病情,家屬也可因患者病情的改善,進而提升生活品質。

 

 

  • 就醫科別的選擇

 

失智症的就醫可以選擇「高齡醫學或失智症整合門診」,或各醫院成立的「記憶門診」或「失智症中心」。除上述門診外,目前台灣對失智症的診療,仍以「神經內科」或「精神科」為主。「高齡醫學或失智症整合門診」之醫院名單可至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查詢。由於沒有任何單一檢驗就能診斷出是哪種失智症類型,因此醫師在門診時,將進行多元評估以找出病因:

 

1.詢問求診者病史、發病過程。

2.進行心智功能評估,如運用MMSE、CDR、ADAS Cog等工具。

3.進行神經和實驗室檢查。

 

 

  • 醫病溝通技巧

 

由於醫師門診時間有限,故在看診前請先做好準備。建立良好的醫病溝通,才能獲得最好的治療。以下是就醫的訣竅:

 

 

(一)第一次就醫

 

1.向醫師說明就醫原因;

2.請醫師用我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釋;

3.說明症狀是何時開始及發生頻率,事先記錄疑似失智之徵兆,並於就醫時交給醫師。

4.具體詳盡的說明,例如:上週二,我先生從購物中心回來的途中走失了。

5.說明過去及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,是否有家族成員曾因疾病造成記憶問題;

6.帶著患者服用的所有藥物,包括維他命、阿斯匹靈等;

7.誠實地回答醫師的問題,並盡可能的回答;

8.請醫師解釋所有的檢測,並了解需要多久時間才能確定診斷。

 

(二)每次就醫前的準備

 

1.將行為或症狀的改變、因藥物造成的任何副作用或進步,以及上次門診後,您的擔心或問題,通通記在 小冊子上。

2.看診前,再看看所做的記錄,寫下三個最關心的問題,以免忘記。關心的問題可能包括:

 

(1)  症狀的改變

(2) 一般健康問題

(3) 照顧者的健康問題

(4) 需要的協助

 

 

參考來源

邱銘章等著(2016)。《失智症衛教及資源手冊》。台北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。

皓仁健康照護事業有限公司